CBD菸油,你挑對了嗎 – MCT真的比較好?

📍什麼是MCT油?​

MCT油,全名Medium-chain triglycerides,屬於中鏈三酸甘油脂。​

是透過高度精煉出的一種無色無味的食用油。大多由椰子油或是棕櫚仁油提煉而成,富含健康價值。​

📍認識脂肪(三酸甘油脂)​

三酸甘油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脂肪,在化學結構上是由三個脂肪酸一個甘油組成的。​

脂肪酸的種類很多,以化學式來說我們會以”碳鏈”來做分類。​

✔碳數1~5的碳鏈,我們稱為”短鏈脂肪酸(SCT)”,例:醋。​

✔碳數6~12的碳鏈,我們稱為”中鏈脂肪酸(MCT)”,例:椰子油、棕櫚仁油、乳製品。​

✔碳數13~21的碳鏈,我們稱為”長鏈脂肪酸(LCT)”,例:牛油、橄欖油、魚油。​

✔碳數22以上的碳鏈,我們稱為”超長鏈脂肪酸”。​

而我們今天介紹的MCT油屬於中鏈脂肪酸。​

又可以再細分為C6(己酸)、C8(辛酸)、C10(癸酸)、C12(十二酸)。​

目前市售上的MCT油多數又以C8、C10調製而成,不含C6的原因是因為它具有不好的氣味及味道。​

📍為什麼MCT更好呢​

脂肪酸所含碳鏈越少,就代表越容易消化吸收。​

中短鏈脂肪酸因碳鏈較少、分子較短小,很容易就被身體所分解吸收。​

相較於消化程式繁雜的長鏈脂肪酸,消化分解的速度約為長鏈脂肪酸的10倍之快!!​

中短鏈脂肪酸在經過肝門靜脈直接運送到肝臟,提供身體立即的熱量,且不須胰脂肪酶和膽汁的分解,能直接從腸細胞進入門靜脈作為及時能量使用或轉換成酮體(ketones)。​

這也是中鏈脂肪酸不會轉變脂肪儲存的原因,還能在體內迅速的轉換成能量。​

📍為什麼CBD需要基底油​

使用CBD在進入我們血液之前,會先經或消化道、胃、肝臟。​

在經過的過程中,會不斷的被消化破壞,到了肝臟CBD會被分解成100多種代謝物,不被身體所利用的則會被排出體外,大幅降低CBD的吸收率。​

2009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,口服的生物利用度約為 4-20%。​

✔因為CBD是屬於脂溶性的,​

CBD與MCT結合被認為是最適合的組合,因為它較短的碳鏈結構使它們可以立即通過消化道吸收,進入血液,而加速了吸收的過程。這大幅的提高了生物利用度。​

📍常見的基底油​

CBD 的一些更常見的載體油類型包括 MCT、甘油、大麻籽油、橄欖油。​

以下是它們的優點和缺點:​

1⃣MCT油​

⭕優點:擁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,減少脂肪堆積,快速生成能量。​

❌缺點:缺乏其他基底油所含的營養和抗氧化成分,攝取過多易腹瀉。​

2⃣甘油​

⭕優點:對於CBD VAPE需求,甘油可以提供極佳的口感及豐富的口味。​

❌缺點:CBD溶解度較低,因此無法像MCT擁有高濃度的CBD產品。​

3⃣大麻籽油​

⭕優點: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E、各種礦物質。與其他大麻素之間可以形成隨行效應,提升CBD效益。​

❌缺點:因大麻籽油含有其他大麻素,包括THC。依照台灣現行法規THC的10ppm限制含量,大麻籽油須留意是否超過法規限制。​

4⃣橄欖油​

⭕優點:橄欖油擁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,能夠提供額外的健康益處。​

❌缺點:橄欖油屬於長鏈脂肪酸,吸收率較MCT低,且味道濃厚,大多數人較排斥直接食用。​

📍MCT油用於VAPE霧化​

目前市場主流霧化油是以丙二醇(PG)及甘油(VG)做為基底油調配而成,這種調配組合是為了 口感 及 煙霧量效果,以及口味的多樣性調配。​

而MCT油,當然也可以用於VAPE霧化(電子菸)。​

缺點是無法像丙二醇及甘油調配出極佳的口感甚至調味,霧化後的MCT油只會有淡淡的椰子香。而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出色的CBD轉換率,以及其吸收效果大幅高於一般霧化油。​

以吸收方式來說,霧化吸收相較常見的舌下吸收,生物利用度就高出一倍。​

霧化吸收可直接透過海馬迴刺激,人體吸收率達60%;舌下依賴黏膜吸收,生物利用度約為30%。​

MCT油本身屬於中鏈脂肪酸。​

CBD(大麻二酚)在MCT內的溶解度又高於丙二醇及甘油。​

因此使用MCT油做為CBD的載體油,不僅在吸收效率更快、效果更顯著、生物利用度也比一般丙二醇(PG)及甘油(VG)做的霧化油來的更高。​

⭕優點:人體吸收率達60%、MCT油的生物利用度更高、CBD轉化率更佳​

❌缺點:口感較薄弱、無法調味​